德阳人非常熟悉的“月上东山”雕塑是建市初期的第一件城市雕塑艺术作品四川城市雕塑厂,她见证了德阳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发展成四川西部现代化工业城市的历史。而这座雕塑的诞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德阳1983年建市后,市政府城建部门向银行贷款修建一条宽阔而漂亮的东西干道(现名长江路),这在当时的地市州城市中是第一条与成都人民南路相媲美的街道,在全省引起不小的轰动。东西干道的建成为德阳城市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东西干道建成后,市政府邀请了时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的叶毓山来德阳,商量在东西干道上搞一个艺术品,以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市领导和艺术家漫步东西干道上交流着,叶院长远眺绿树成荫的东山说,东山很美,配上一座雕塑不是很好吗?这个想法得到市领导的赞同。
叶毓山,德阳市旌阳区柏隆人,时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教授。1962年年轻的叶毓山创作完成了第一座毛主席全身雕像,之后又在上海、重庆、贵州等省市创作了许多雕塑作品。叶院长为了支持家乡的建设,他回到重庆后,很快构思设计了少女与月亮的雕塑模型,取名“月上东山”。他带着模型到德阳与市城建部门沟通。经德阳市领导研究同意后,雕塑在四川美术学院的雕塑厂制作。
1987年7月,雕塑在市区东西干道的东端动工安装,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施工,1988年2月我国当时最大的汉白玉城市雕塑“月上东山”落成。雕塑高6.2米,由42块汉白玉拼制而成。主体为一美丽少女席地而坐,左手托起一弯明月,与远处绵延起伏的东山相互衬托。寓意德阳青春活力、欣欣向荣。雕塑基座周围有400平方米的水池,塑有7只钢铸青蛙匍匐于荷叶之上。“月上东山”雕塑建成后四川城市雕塑厂,叶毓山没有收设计费,7只钢制青蛙是他赠送的。他说,这是为家乡的建设作点贡献。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当年德阳市区居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张与“月上东山”雕塑合影的照片。
1993年4月,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再造一个德阳”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目标,德阳的城市建设向绵远河以东发展。1998年10月横跨旌湖的彩虹桥建成通车四川城市雕塑厂,长江路也延伸到东山脚下。由于市区交通快速发展,“月上东山”雕塑于2003年迁移到新建的钟鼓楼广场前。2016年5月,随着德阳城市建设的提档升级,按照城市规划,征得叶毓山同意,“月上东山”雕塑迁移到东湖山公园西门。“月上东山”雕塑与东湖山公园的景致融为一体。
“月上东山”30多年的历史变迁,承载着无数德阳人美好的记忆,见证了德阳城建向大城市迈进的辉煌。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本文由丁不二发布,不代表铜雕客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tongdiaoke.com/diaosu/show-45486.html